戏剧道具的品种繁多,涵盖了多种用途和形式,既包括供奉神明的盔帽,也包括用于戏班演出的盔帽、演出用的刀、枪、剑、戟、以及“跳加冠”的加冠面等,还有签筒、笔架、文房四宝、刑具、宫灯、绣房灯等演出所需的灯彩,以及民间舞龙舞狮等各种道具。
泉州工艺美术厂的杨春木(曾被省文化厅和省轻工业厅授予戏剧道具行业艺人称号),以及石狮工艺美术厂的陈天福(曾被省文化厅和省轻工业厅授予戏衣行业艺人称号),为各类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制作盔帽和道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梨园戏剧团演出的“陈三五娘”、市高甲戏剧团的“连升三级”、以及晋江杂技团的舞狮道具都是由泉州工艺美术厂的杨春木制作。同时,这些道具也通过外贸渠道出口,包括新加坡、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而促进了当地工艺品的销售。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推行了破四旧政策,导致了道具行业的停产和转业。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出身于戏剧道具世家的杨长生(曾被授予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荣誉),继承了父业,继续为各剧团制作道具,包括市高甲戏剧团的“十五贯”和“珍珠塔”等剧目的道具。
1982年,杨长生成立了市剧装玩艺厂,继续承接各剧团的道具制作,同时以大规模生产纸脱面具为演戏所用,如“跳加冠”的纸脱面具。他的工厂也生产传统京剧脸谱和西欧面具,通过外贸出口获得了多种奖项,受到了部、省、市的肯定。
在90年代,台湾客商和演艺界的同仁纷纷前来订制木偶盔帽和道具。杨长生还为木偶表演大师黄亦铁生前制作了提线木偶头盔和道具,其中包括小沙弥的纸脱“木鱼”、驯狮的小面具、钟馗帽、1.2米的提线木偶狮。市木偶剧团还订制了木偶龙,用于参加北京的演出。
在2003年,杨长生制作的布袋戏帽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的银奖,并被收藏于工艺美术珍品陈列馆。此外,他制作的纸脱粉线堆画龙纹和凤纹面具获得了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戏剧道具是多种多样的,用材和工艺也各异。这些道具不仅在戏剧演出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文化传统和手工艺的珍贵载体。
想了解更多关于闽南旅游资讯可以关注我们闽南旅游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