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的神像木雕具有独特的特色,尤其是南安美诚民俗雕刻工艺研究所掌握了“五镂神像”、“太平交椅”和“辇桥”的雕刻技艺。
据1984年版《泉州市志》记载,宋代时期泉州地区佛教和道教盛行,因此涌现了许多雕塑神道和佛像铺,以及擅长妆佛的艺人。这些地方留存下来的彩雕神像具有艺术价值。此外,黄友泽,一位南安人,在民国16年修复了涂门街关帝庙,其中高中神像就是由他亲手雕刻的。这些历史记载表明,南安的神像雕刻艺术在宋代受到佛道文化的影响,并在后来的发展中达到巅峰。
南安的神像木雕包括实木雕刻、金木雕和油漆装饰三个主要部分。实木雕刻部分又分为神像和佛座(如交椅和辇桥)两个部分。金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佛像和家具。通过浮雕、圆雕、透雕和线刻等技法,雕刻师将作品雕刻成形,然后覆以金箔,使其光彩夺目,庄重富丽。
南安神像木雕技艺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它继承了闽南、五镂和镂空木雕艺术的传统,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此外,南安的神像木雕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作为研究中国民间信仰、尤其是闽南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的珍贵实物证据和资源。最重要的是,这一传统具有实用价值,因为在闽南地区,宗教信仰多种多样,神像木雕满足了人们对信仰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南安美诚民俗雕刻工艺研究所的雕刻作品《太平交椅》和《五镂佛》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具有代表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南安的神像木雕不仅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实用性,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了解更多关于闽南文化旅游资讯可以关注我们闽南文化旅游网!